本篇文章2782字,读完约7分钟

朱延峰曾经承认,如果市场导向使得企业的一些产品无法继续,那么必然会走向整合。目前,汽车市场冷的时候,魅力、人气、优雅和风光都很弱。朱延峰的话是预言吗?它将如何进行风暴调整,以优化上下?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大独立销量的整体下滑是一种必然趋势吗?

3月28日,汇丰研究(HSBC Research)发布报告称,由于一次性项目和合资企业出资减少,东风集团(00489.hk)受到拖累,2018年利润比市场预期低2%至13%,维持“买入”评级,但目标价从9.6元降至8.9元。东风集团股票不温不火的股市表现与东风的“大自主”战略相似。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东风集团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已建立了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东风乘用车等一批知名合资汽车企业和自主品牌。其中,东风乘用车唯一的东风沈峰品牌是东风“大自主”战略的重中之重。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东风“大自主”战略旨在东风沈峰、东风人气、东风风格、东风风光的协调发展,解决东风自主性小、资源分散的问题。接管后,朱延锋无疑更倾向于东风的“大自主”,但这一战略的市场表现极其糟糕,尤其是在2018年的寒冬,其发展捉襟见肘。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东风沈峰是东风“大自主”品牌之一,资源最丰富,但发展缓慢。从2010年到2016年,其年销售额从28,000增加到150,000。到2017年,开始下滑,年销售额下降16.7%;2018年,其销量继续下滑至10万辆以下,同比下降23.5%。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受商旅人士青睐的东风,注重低端路线,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销量难以逃脱“滑铁卢”的命运。自2010年以来,其销量连续七年增长,2016年甚至达到26万辆。然而,到2018年,其销量仅为12.8万辆,降幅超过50%。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东风风格是郑州日产的品牌,在“大自主”战略中处于弱势地位。郑州日产遭遇一系列亏损,2017年被剥离,成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这无助于东风的风范,其车型几乎停产,销售长期低迷。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东风风光在市场上的表现一直优于其他“大独立”成员。自2013年成立以来,该品牌的销量一直在上升,2017年达到27.1万辆。然而,2018年,由于主要车型的下滑,销量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20%。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朱延锋曾经说过,东风的“大自主”,独立还是整合,取决于市场驱动因素。东风的“高度自治”在当前市场表现不佳。整合会成为必然趋势吗?

针对这一问题,时代财经采访了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他认为如果这四个品牌进行整合,将无法发挥各自的特色。“当然不是,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汽车行业分析师曹禾给出了同样的观点。“东风的几个独立业务部门整合得并不好,风神也不是天生的。”

450万辆的愿景落空,空东风两年未能完成目标

从一汽到东风,朱延锋经历了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中的两大集团(一汽、东风、长安和SAIC)的发展。然而,这两家公司的独立部门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中最弱的。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时代财经了解到,2018年,一汽自有品牌阵营在李霞遭遇巨额亏损,奔腾车型疲软,数十亿打造的欧朗退市,重金支撑的红旗依然不确定;作为东风公司的重点支持,四大自主品牌的销量已经不足50万辆;长安自有品牌年销量同比下降19.1%,共销售85.9万辆;SAIC自有品牌年销量为70.1万辆。相比之下,一汽和东风的自主乘用车牌照亟待升级。值得一提的是,红旗品牌在一汽的自主经营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从东风公司前董事长徐平到现任董事长朱延锋,东风公司一直在整合各种资源,发展“大自主”。然而,时隔多年,东风的“大自治”之路越来越窄。事实上,在合资领域,东风公司也无能为力。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数据显示,2018年东风汽车各品牌年总销量为383万辆,同比下降7.0%,仅完成2018年450万辆年销售目标的85.1%。其中,神龙崖式的衰落相当引人注目。近三年来,销量从2015年的70.4万辆下降到2018年的25.3万辆,成为中国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主流汽车公司之一,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销量均略有增长,这掩盖不了东风公司的整体下滑。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为此,朱延锋宣布,其2019年的销售目标将同比降低50万辆。这是朱延锋连续第二年(2017 -2018年)未能实现既定销售目标:东风公司2017年销售412万辆,不仅未能实现450万辆的预期目标,反而较2016年的427.7万辆略有下降。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为了打破东风子公司发展的僵局,朱延锋频繁而深入地进行人事变动和战略规划。然而,东风过去两年的失败似乎宣告了市场对朱延锋措施的质疑。

东风稳定性差,朱延峰的功过不明

至于东风公司目前的表现是否会影响来年的销售排名,时代财经采访了崔东树,他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努力。

在担任东风公司董事长之前,朱延锋已经从政八年了。2007年12月,他从一汽调任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2012年5月晋升为吉林省委副书记。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朱延峰的位置没有改变,但是在2015年,离部长位置只有一步之遥的朱延峰回到了汽车圈。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朱延锋有丰富的管理经验。38岁时,他成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中最年轻的元帅,他的政治经历让他受益匪浅。现在他执掌东风公司。他的经历帮助东风公司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亮点,但也带来了不稳定。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自2015年起,朱延锋任职四年,先后更换了东风合资公司和自主品牌的人员;根据车型和销量,明确了东风品牌的发展方向和年度任务,带领东风公司首次突破400万辆的销量。截至2018年,东风公司整体下滑。虽然2018年销量383万辆在国内各大汽车集团中排名第二,但比SAIC排名第一少了约325万辆,仅比一汽排名第三多了约42万辆。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东风与SAIC的差距没有现在大,与一汽的差距超过100万辆。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东风的“大自主权”不强,东风的业绩稳定性也不好。在汽车库存比率公开的背景下,东风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东风(集团)有限公司本身是一家合资公司,它只为下面的子孙安排股份。虽然库存比率是开放的,但它不会这么快,可能是在豪华车之前。宝马奔驰在前面。”汽车分析师曹禾告诉时代财经。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编辑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诞生了第一家合资汽车公司,开启了汽车行业第一批主流汽车公司的时代。35年后,随着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股份比例的“铁律”被打破,汽车行业进入了后合资时代。所有的过去都是前言。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时,有些人难以维系,有些人摆脱了束缚,有些人从后面走来,吸引着巨人主动迎接他们。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将走向何方?自主品牌将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机遇?时代财经推出了一系列关于自有品牌的报道,关注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后自有品牌的各类人群。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相关报告

从思豪到赛德,江淮大众打出了“一石多鸟”的算盘?|后合资时代3

对福特中国来说,亡羊补牢是否为时已晚?|后合资时代②

华晨汽车合资15年:黑发不知道如何努力学习| |后合资时代1

标题: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