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37字,读完约10分钟

从本质上讲,金融脱离现实走向空虚是一个过度的经济金融化问题,这一般表明宏观层面的经济重心从生产转向金融;在中观层面,资本积累由工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变;在微观层面,这表明资金在空金融体系中往复流动,很难流入实体经济。目前,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脱离现实走向虚拟”的金融问题逐渐显现,并日趋严重。本文以青海为例,对其根源、影响及对策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财务脱离现实到空虚的测量与分析

为了深入系统地研究金融脱离现实到虚拟现实的原因和对策,有必要在科学界定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量化度量。综合参考大量文献,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将银行、股票、债券、保险、房地产等主要虚拟经济领域作为金融脱离现实到虚拟现实的对象领域,用虚拟度来衡量金融脱离现实到虚拟现实的程度。此外,虚拟指数是从三个维度定义的:虚拟产业、虚拟资产和虚拟交易。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一)从虚拟产业产值维度。虚拟经济是指除物质生产活动和一切相关服务以外的一切经济活动,广义上指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二)从虚拟资产交易量的维度界定。计算虚拟资产交易的流量,交易量之和定义为虚拟经济交易量。

(三)从虚拟资产的维度。虚拟经济是金融资本的表现形式,即虚拟经济的市场价值。在金融资本中,银行、证券等行业的资本在虚拟经济的市场价值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这两个行业的数据被用来衡量虚拟经济的市场价值,反映虚拟经济的绝对扩张规模。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金融脱离现实走向空虚的趋势分析

(a)工业层面。从时间序列来看,根据产业维度的定义和计算,2005-2017年全国和青海省金融虚拟化程度(即虚拟化程度)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上升趋势,且全国经济虚拟化程度一直高于青海省。主要原因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在全国第三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而青海省是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省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比重相对较小。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从青海与全国的比较来看,2008年之前,青海与全国的经济虚拟度变化幅度总体较小。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国和青海的经济虚拟度同步上升,青海上升到6.35,全国上升到11.65。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2013年后),虚拟化程度显著提高。进一步观察发现,青海省金融业现阶段增长速度最快,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31%上升到9.56%,成为推动青海经济虚拟化的主要原因。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二)交易维度。从时间序列来看:2005年以来,青海经济虚拟化趋势与中国基本一致,青海经济虚拟化程度高于中国。它们分别在2007年、2009年和201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将全国与青海相比,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2009年两国经济虚拟化程度同步大幅上升,全国达到2.82,青海达到5.82。此后,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到2014年,全国和青海的经济虚拟度分别降至2.55和3.07。受2015年夏季股市危机影响,全国和青海的经济虚拟度分别飙升至5.13和4.99。此后,青海的经济虚拟性略有下降,而全国的经济虚拟性则有所下降。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3)资产维度。从时间序列分析来看,从2005年到2007年,全国和青海的虚拟性都在稳步下降,这与前两者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资产维度衡量的是股票,它反映了在某个时间点财务从现实到空虚的异化程度。与前两个指标相比,增长率和波动性相对稳定。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从全国与青海的比较来看:2008-2012年,全国与青海的虚拟化趋势基本一致,而2013-2017年,青海的经济虚拟化程度高于青海。然而,这一时期经济虚拟度的最高值为1.61,反映了大量资金流向虚拟领域。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从以上三个维度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全国和青海金融脱离现实到空虚的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2013年进入新常态后,这一趋势明显加快。此外,青海金融脱离现实到虚拟现实的趋势虽然总体上与全国一致,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维度上可能与全国趋势不同甚至相反,这充分反映了金融脱离现实到虚拟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4)现实启示。纵观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深度,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的奇迹主要形成了工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外贸出口的主要增长引擎,在持续释放着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直到2012年,这些传统动能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创新驱动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不断兴起的同时,数量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正是在这个“时间窗口”,实体经济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不可避免地下降。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在这种背景下,以市场为原则,金融资金不能进入实物领域。与此同时,财富管理、信托、基金、互联网金融及其嵌套等各种金融“创新”加速,几乎“跑”进大资本管理时代,金融监管滞后,逐渐促成了金融体系中“庞式”的资金投融资链条,如借新补旧、借短补长,从而形成了资金自我循环扩张的“活土壤”。因此,从现实到虚拟现实的金融脱节问题已经形成并加剧。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由此可见,从整体上看,中国金融脱离现实走向虚拟现实虽然是一个短期问题,但它实际上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金融历史演进和积累的必然。尽管问题形式存在于金融体系中,但问题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防止金融脱离现实走向德性的政策安排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中国金融脱离现实走向空虚的根源在于转型背景下的实体经济在资本流通中存在“肠梗阻”,金融监管的滞后使得金融自我扩张形成了资本的“堰塞湖”。要针对这一“着力点”,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金融的不足,必须坚持“突出实体、稳定金融、整合机制”的方针。同时,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构建货币政策与财政和产业政策相协调的政策保障体系。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a)振兴实体:形成实体经济资金的“低洼地带”。金融脱离现实走向空虚的必要条件是整体实体经济低迷,投资回报率低,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治理的核心在于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主线,以需求方优化为导向,大力振兴实体,提高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资金自发回归实体。为此目的: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首先,推动股票重组。按照“1+1>2”的原则,以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分步骤、分层次推进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要素资源的高效流动和有效配置,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增强实体产业对投资回报可预测的金融资金的吸收。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第二,推进增量优化。一方面,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清理市场,重点是彻底清理由gdp成就理念和政府过度激励产生的同质化过剩产能,以及由资源配置扭曲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盲目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我们将按照“几个提升”的原则制定专项政策,将过剩产能资源引入以新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新经济、新商业形式和新模式,实现“鸟笼换笼”;将二者结合起来,扭转金融资金错配的局面。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第三,实现动能转换。优化需求导向,加大对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有效投入;在消费方面,加大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兴消费导向的培育力度;在出口方面,国内过剩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将稳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同时,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将得到大力发展和培育,产业将继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转移。有效需求对供给的实现有助于实体经济增加投资收益。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2)稳定金融:清理金融业资金的“堰塞湖”。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空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监管漏洞和套利行为,这为资本延伸流通链和自我嵌套扩张提供了“土壤”。治理的关键是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化,使从空转移的资金在金融体系中没有藏身之处。为此目的: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首先,建立全过程的资金监控体系。以金融业综合统计为契机,建立金融系统内部资金流动监控体系,从金融到实体经济,从实体经济到金融。一是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构建覆盖全国的网络和分点布局的资金监控平台;二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构建清晰、及时、有效的金融资本流动图;三是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机制。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二是完善“两大支柱”控制体系。针对金融脱离现实走向虚拟现实的现状,两者应该各有侧重,分工有序,形成合力。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资本价格调节的作用,在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内部调节和平衡利率水平,并渗透资本流入实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宏观审慎政策应发挥反周期调整功能,不断整合更富裕、更好的金融机构、市场和企业,以防止金融体系中的泡沫“破灭”。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第三,完善“渗透式”金融监管体系。稳步推进新资产管理条例的实施,设定合理的过渡期,明确时间表,这不仅会给市场一个喘息的空间,也将稳步打破刚性赎回。同时,在新的资产管理法规的支持下,加快中央与地方、不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磨合,形成分工合理、无缝衔接的“渗透”监管体系和机制。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三)回避机制:打通资金良性循环的“肠梗阻”。即使随着实体经济的逐步振兴和金融监管的逐步实施,资金从金融流向实体之间仍存在一些非市场壁垒,其中最重要的是gdp评估驱动的扭曲的地方政府行为。治理的重点是合理设定和规划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财权,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非市场干预。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首先,打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无形保障。目前,房地产是金融脱离现实走向虚拟现实的最重要领域。缓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打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改变具体操作中“争地为王”的方式,科学有效地抑制土地的金融冲动,大力推动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的形成,审慎稳妥地推进房产税改革,稳步合理地打消居民对房价上涨的预期,最终引导过多的投机资金退出房地产市场。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第二,打破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无形保障。政府对一些国有企业的隐性担保实际上降低了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扭曲了资本配置,增加了生产率相对较高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成为某些领域产能过剩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在市场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划清界限。商业银行应该承担市场责任,改变“政府背景”是好项目的惯性误解。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第三,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监督的权责。目前,中央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运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困难在于地方一级,应努力落实“财务管理主要是中央权力”的要求。

标题: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生成根源与应对机制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