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2字,读完约3分钟

Mameiruo

随着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开展评级业务的外国评级机构,期待已久的信用评级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这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引进国际竞争对手不仅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还可以充分揭示市场风险,促进市场合规发展,并有望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回顾过去,不难发现每次引入一个新变量,市场总是对此感到兴奋。无论是允许外资还是民间资本进入新的领域,鲶鱼效应都被认为是促进市场发展的积极因素。那么,以外国评级机构在评级业务上的“破冰”为契机,评级业务能否迎来新的突破呢?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应该注意的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评级业务领域的三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值得充分讨论。

首先,评级业务是否更具竞争力和科学性?

对评级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是信誉,这也是中国评级机构最重要的生存法则。

在美国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因“放水”而受到广泛谴责。美国司法部和州检察院指控S&P,称S&P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夸大了信用违约互换和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金融衍生品的信用评级,但这些产品本身就有风险。最终,S&P为此指控支付了近15亿美元的罚款。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尽管S&P自己坚称,与司法部的和解只是为了“结束这场拉锯战”,但它是否会因商业竞争而放松标准,目前仍无定论。美国电影《大空头》讲述了这样一个片段:尽管当时抵押贷款的违约率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位,相应的次级抵押贷款mbs仍然保持着3a的评级,但价格并没有像主角们所预期的那样下跌。当被问及时,S&P的业务人员回答说,如果我们不给他们3a评级,他们会掉头去隔壁的穆迪。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现实中涉及的问题更多。无论如何,评级机构数量过多所导致的竞争使其处于弱势,尤其是新成立的评级机构更有通过“放松评级”来获得新客户的倾向。这也给正在发展的评级业务和越来越多的评级机构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确保合规性和可信度的同时发展业务?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第二,谁为评级机构买单?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发行人付费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评级机构必须对“黄金持有者”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评级业务。如果投资者改为支付,有望改变目前低评级模式和评级标准过宽的局面。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部主任季志宏在《债券市场机制建设》一文中提出,要继续完善和推广投资者支付机制。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事实上,早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投资者支付模式就被采用了;然而,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和稳定收入,它逐渐转变为发行人支付模式。这也意味着,为了引导市场支持投资者的支付方式,必须解决因投资者分散、收费对象不明确和“搭便车”心理导致的评级机构权益受损、资金不稳定、发展难以持续等问题。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第三,外国评级机构应该制定新的规定还是入乡随俗?

事实上,虽然S&P这次在中国正式获得了评级资格,但其在中国的评级业务并不是从零开始的。早在2008年8月,标准普尔评级就与上海新世纪信用评级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在培训、联合研究项目、共享信用评级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2012年4月,S&P评级和新世纪评级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备忘录。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标准普尔表示,将在全球实施的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的基础上,为中国市场制定评级方法和标准;另一家国际巨头惠誉也表示,将专门为中国市场制定评级标准和方法。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这个“中文版”标准引起了市场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双重标准”违反了市场原则,等于是一个新的地方评级机构,并失去了引进外国评级机构的意义;也有人认为,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照搬国际规则会导致“水土不服”。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应该注意的是,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出发点,但它们都把问题推向了“极端”。适应当地条件不是基于空.参考中国的国情并不意味着国外的先进模式和合规经验是无用的,引进国际标准也不是没有参考价值。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从而在“独立第三方”中达到“独立”的效果。

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总之,要发展中国的评级市场,不可能只依靠一个评级机构。但毫无疑问,标准普尔进入中国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以此为契机,建立一套透明、可追溯的严格评级标准,稳步推进行业自律和机制改革,进一步打破“软预算约束预期”造成的市场资源配置扭曲,才能真正实现充分揭示市场风险、激励中国评级机构提高公信力、进而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

标题:标普入华: 期待信用评级市场创新发展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