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和卫生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3个部门联合发起了为期100天的“医疗保健”市场整顿行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此次行动的最新进展:截至1月30日,已清理虚假网络信息300余条,130多个网站、APPs和公开号码已被整改关闭,立案300余件,涉案金额超过4500万元。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保健品”的混乱涉及领域广泛、部门众多、隐蔽性强。有些保健产品打着医院的旗号出售,有些打着免费旅游的幌子出售,有些打着直销的幌子从事非法传销...过去,仅靠一个市场监管部门很难监管市场。因此,共同监督和遏制“医疗保健”市场的混乱是关键。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今年1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和卫生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络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启动联合整治“医保”市场混乱100天行动计划的通知》。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据市场监督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局长严俊称,该行动计划确定了六个关键行业和领域,包括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保健食品)、设备、用品和用具、日常消费品、家用电器(如净水器和空气体净化器)以及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可穿戴产品(如玉石用具)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通过“100天行动”,监管当局还总结了“医疗保健”混乱中常用的几个惯例。“从各地立案侦查的情况来看,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危害食品安全甚至在‘医疗’市场搞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严军介绍说,大多数违法主体利用健康讲座、免费诊所、市场营销等形式,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制作虚假或误导性的广告和宣传,声称普通商品具有“保健”功能、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等。,并销售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同时,大多数违法主体具有“深层次的常规性”和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例如,如果执法人员习惯于在上班前(早上5: 00到8: 00)进行销售,那么销售地点是隐蔽的,虚假宣传大多是口头的,违法行为的证据很难确定。同时,会议销售和其他模式有向传销方向发展的趋势。在会议销售过程中,有一些特点,如聚集人洗脑、发展会员下线、虚假销售和集资等。虽然表面上是一种商品销售行为,但商品的价值很低或者商品只是一种规避法律的幌子。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在“医保”市场百日运行混乱中,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查办案件过程中与公安等部门进行了执法联动,形成了执法合力;对销售等隐性销售模式引入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在中老年消费群体中,通过案例解读、加强宣传和消费者引导,揭示违法行为的本质。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据不完全统计,自“百日行动”以来,全国共派出5.4万多名监督员和检查员,检查了社区、公园、广场等4200多个拥挤场所,检查了宾馆、饭店等2600多个重点场所,检查了1.6万多个“保健”商店,检查了旅游景点、乡镇、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等2500多个重点地区。开展了3000多项宣传活动,开展了近400次联合执法,收到消费者投诉举报1100多件,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840多万元。

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严军表示,市场监管等部门将更加关注社区、公园、广场等“保健品”容易推广的区域,重点关注老年人、病人和弱势群体的“保健品”商店,引入“举报人”制度和举报奖励机制,打击营销等隐性营销手段,重点查处产品成分、性能和功能上的虚假或误导性广告行为。打着“招人卖”的幌子销售“保健品”,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离线传销的犯罪行为,有必要协调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转移。(经济日报记者严颖)

标题:警惕“保健”市场套路深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