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深圳3月20日电(记者王丰、王晓丹、王晨曦)早春时节,深圳南山与香港新界之间的深圳湾十分热闹。超过100,000只候鸟,如苍鹭、海鸥和大雁成群聚集在这里,或者在沙滩上沐浴阳光。或者在海上觅食,许多游客来到这里玩耍和观看...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深圳湾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和“加油站”。每年10月至3月,数百只候鸟在此停留。如今,它已成为深港边境最具特色的景观。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从前,这里让候鸟“远离”。

“城市发展初期,人们盲目向深圳河排放废水和废弃物,导致深圳河和深圳湾的鱼虾等生物资源不断减少,越冬候鸟数量逐年减少。”深圳红树林基金会副秘书长沈李说。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深圳河是深圳和香港的界河,向东流入深圳湾。为了保护深港共同的生态屏障,深港两地于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湾两岸建立了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香港麦孔坡自然保护区,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并实施了疏浚还湖、补植红树林、保护鸟类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团队给予我们技术上的指导和协助,我们亦积极倡导和推动两地的海岸湿地保护网络合作。」沈李介绍说,深港双方还通过一年一度的深港滨海湿地保护论坛讨论了湿地保护问题。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1995年,深港两国政府也启动了治理深圳河的联合项目。过去20年来,他们先后完成了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排污口整治和水面清理等一系列工程。

「自去年十二月起,深圳河河口段水质已达到标准,并持续达到地表水ⅴ类。深港在河道管理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预计今年深圳河的水质将大大改善。”深圳河治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随着深圳湾流域水质的改善,该海域也吸引了白海豚和海蜇栖息回归。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深圳湾生态修复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建设生态屏障的缩影。目前,粤港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仍在继续实施。

自2008年以来,澳门每年都举办澳门国际环境合作与发展论坛和展览会,促进泛珠三角地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环保业务、技术和信息交流;在澳门路澳市生态保护区,澳门市政总署和中山大学开发的全红树林移植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加快了红树林的扩散和生长,有利于维护澳门滩涂湿地,对整个珠江口的生态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目前,澳门已与粤港澳形成了正常的环保交流与合作机制,并参与了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空燃气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今年1月,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专家代表团来到深圳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达成协议,双方将在自然教育和保护、吴彤山-红花岭生态走廊建设、大深圳湾湿地系统保护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以“美丽湾区”为目标,提出了大湾区生态屏障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沿海生态带、开展沿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等。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定下了新的蓝图."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目前,粤港澳正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共同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三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地区。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挑战。与世界其他海湾地区相比,各种生态环境指标仍有差距。他建议粤港澳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推进大湾区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但生态和环境保护研究力量分散。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联动合作机制,使大湾区的环境污染得到系统的治理,使大湾区真正成为一个适宜居住和旅游的优质生活圈。”蔡冠申说道。

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标题:建设“美丽湾区”:粤港澳三地协同打造生态保护屏障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