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12字,读完约2分钟

“要保持科学技术领域的长期竞争力,仅仅增加研究经费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体系、科技体系和创新环境必须与创新动力相匹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力的关键,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给了我们迎接挑战的信心和信心,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先后推出了“863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跟踪了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发展成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例如,在超级计算机领域,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占据了世界前十名的两个席位,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湖之光采用了国内所有的cpu处理器,是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采用独立cpu结构的千兆计算机;在航空空航天领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实施登月计划、载人航天计划和空空间站计划的国家之一,这充分表明中国航天领域已经广泛攻克了大量核心技术。此外,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已经成功发射。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科学研究方面的巨额投资是分不开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的研发支出为19,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研发支出规模仅次于美国。进一步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R&D的国内支出增长了20多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3%。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尽管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与美国整体上还有很大差距。例如,在手机行业,中国本土品牌近年来强势崛起,但中兴事件表明,由于缺乏芯片技术,事实上,许多手机品牌陷入关键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在应用规模上已成为世界无可争议的第一,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基础软件和底层系统领域,中国目前仍是空·怀特。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这表明,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仍然有空的巨大贡献,这也体现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科研经费的用途一般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2016年,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研发支出分别占研发总支出的5%和10%,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数据超过30%,英国和法国超过60%。实验开发主要指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更注重工程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指向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许多行业都有竞争产品,但往往缺乏核心技术的现象。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工业的力量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仍然取决于真正原创的、能够拓宽人类认知边界的基础科学研究。虽然我国每年发表大量论文,但影响力大的论文并不多,重大创新和原创性创新的比例也不够高,更不用说成为全球科研创新的“风向标”。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原因之一是基于论文数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的确,就论文数量而言,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这使中国能够紧跟世界科学研究前沿。然而,如果它只是跟随,它已经落后了一步。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正如任之前所说,华为正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无人区,过去追随人的“机会主义”高速将会逐渐放缓。如何从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过渡到重要基础理论的创新,如何从追随者中成为领导者,这不仅是华为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国需要回答的问题。

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长期的竞争力和领导地位,仅仅增加科研经费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体系、科技体系和创新环境必须与创新动力相匹配,如优化R&D基金的使用结构,提高其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比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加大对R&D人才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营造良好的R&D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

标题:盘和林: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

地址:http://www.jiuxincar.com/jxxw/11453.html